干粉砂漿與濕拌砂漿的生產成本對比
發布時間:2018-07-25 | 作者: 斯巴達機械
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砂漿類型有兩種,干粉砂漿和濕拌砂漿。一直以來,濕拌砂漿在我國一直處于主導地位,但隨著國家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,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,干粉砂漿設備在近10年已經得到長足的發展,并逐漸替代濕拌砂漿成為建筑砂漿行業新的主導位置。
干粉砂漿和濕拌砂漿主要特點
干粉砂漿和濕拌砂漿,顧名思義,一個干一個濕,一個不加水,一個加水。在生產過程中,干粉砂漿攪拌的都是干料,而濕拌砂漿需要加水攪拌;干粉砂漿使用烘干沙為主要原料,烘干沙經過篩分,流動性好,而濕拌砂漿使用濕沙為原料,不具備流動性也無法篩分;干粉砂漿一般使用袋裝或者粉體罐車運輸,現場加水使用,而濕拌砂漿只能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,適合用量較大、施工簡單、要求時間短的施工。
無論干粉砂漿和濕拌砂漿,主要原料都有沙子和水泥,作為水硬性膠凝材料,水泥加水后就會產生水化反應并凝結固化,因此從生產和應用上來講,盡可能晚的加水是解決絕大部分水泥基材料應用問題的宗旨。在生產環節即加水,意味著后續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著如何延遲水泥凝結固化、如何提高運輸速度和方量、如何加快使用速度來進行。但是,這與砌筑、抹面砂漿“量小、分散、速度慢”的現場施工特點和要求是不一致的。
干粉砂漿和濕拌砂漿的生產成本對比
受到砂含水率及級配不穩定的雙重影響,濕拌砂漿的生產和質量控制相比干粉砂漿更為困難和復雜。濕拌砂漿筒倉可借助經過一定改造的混凝土攪拌站生產,但不同于混凝土的生產,由于減水劑和緩凝劑的使用對砂含水率的變化十分敏感,而砂漿的需水量也會因為砂級配的變化而變化,這導致濕拌砂漿在生產線中需要經常調整加水量、減水劑、緩凝劑的添加量,否則砂漿的稠度、密度、凝結時間、開放時間、強度等指標都會相應改變。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是很難做到頻繁檢測和調整的。更嚴重的是,這些檢驗只能在事后進行,實際上,由于無法知道下一批次砂級配和含水率的波動,配方的調整實際上也沒有依據。
因此,濕拌砂漿的添加劑供應商以及生產企業經常會談到的幾個問題是:“每天進行減水劑摻量適配”、“通過稠度和密度的檢測來判斷減水劑摻量和水的摻量是否合適”、“每罐車砂漿都要上看料臺進行取樣檢測,合格后才能出廠”(如果稠度和密度不合適,則無法補救)、“砂漿運輸時不能轉動罐體否則有可能會變稀”、“如果不轉動罐體則有可能離析”、“砂漿太干或太稀”、“砂太粗或太細”、等等。當砂漿與混凝土共線生產時,幾乎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砂漿中混入大顆粒骨料的問題,嚴重影響施工質量。
此外,濕拌砂漿因預先加水,對運輸和使用時間有嚴格要求,基本上必須按照工地要求生產和運輸送料,生產企業基本無固定的生產安排,生產量及運輸時間基本取決于工地施工人數和施工時間,極易造成生產管理和調度的混亂,增加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。